学生社团联合会常委——王兴利
2016-10-05 17:22   审核人:   (点击数:)

  “转身将奶茶杯扔进垃圾桶,把椅子推回桌下。”采访结束,他的这些细微动作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如同面试时,他会把所有凳子摆好一样,他说:“眼里有活才能做的更好。”由生活中这些细节可见,他能顺利通过三家国企的面试,一点都不足为奇。他,便是我校2012级法学专业毕业生王兴利。

   王兴利,来自甘肃省定西市一个小山村的阳光帅气小伙,在校期间,曾任我校爱心社主席、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学生社团联合会常委、法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法学班团支书等职务,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多次组织参与公益活动,获我校“优秀团学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队员”等荣誉称号。现成功签约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并于4月15日开始在该公司实习。

 

艰苦,是幸运的开始

   家境贫困的王兴利,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里里外外全靠母亲操持。“农忙时,母亲带姐姐去地里干活,我就在家里忙家务,由于太小,就踩着凳子在案板上擀面。那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等着母亲回来吃我做的饭,然后说一句很好吃。”和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一样,懂事的他总是希望能为父母多分担一些。十三四岁,他就学会了耕地,“母亲总觉得我太小,不让我帮忙,所以我都是早上五点多起床,牵着驴,借着黎明前的月光,腿脚扫着露水在天亮前赶到地里,然后握着犁一个人耕地。”说起这些,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活的艰苦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人生,反而让他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

  “成长,也许就是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个男子汉应该扛起的责任,即使再瘦弱。”掷地有声的话语似乎让记者明白了他能把每一份学生工作都做的风生水起的原因。

   2012年9月,怀揣对大学的憧憬和好奇,王兴利进入了甘肃农业大学,本着想让父母安享晚年的信念,凭着一颗想走出大山深处的心,他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担任职务,硬是把每一份学生工作都做的完美出色,努力为自己积蓄力量,等待绽放的时刻。

   从大一到大四,王兴利从社团一名跑腿打杂的小干事一直做到爱心社主席、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学生社团联合会常委、法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每一场活动、每一次经历都让他成长,让他收获。从小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让他养成了事无巨细的习惯,不管任何事,他都坚持承担起责任再去做。“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做事要踏实、认真,当你觉得自己可以承担起这份责任时再去做,否则就不要做。”他这样说着父亲对他的教育理念。

   回忆起大学生活,王兴利感慨地说:“最难忘的记忆就是做学生工作了,再也不会那么充实,再也不会有机会认识那么多愿意陪你熬夜加班的同学。记得有一次团委工作总结,我和汪书记在办公室做PPT,凌晨三点多九成在社联加完班打电话来,我们一起去北门口吃羊肉面片,这样的时光走出大学校门就不会再有。”

   在学生工作中,王兴利和很多老师都亦师亦友。担任团支书期间,班主任杨萍老师给予他最大的信任和鼓励,班里有任何事都会和他商量;在团委、社联和爱心社任职期间,团委老师最大限度发挥他的长处,支持爱心社开展公益活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期间,周晓涛老师在党建工作方面给予他很多指导,凡事都让他放手去做,同时,作为自己的导师,他也被周老师凌晨一点多给自己修改毕业论文的敬业精神所感染。

   生活的艰苦没有磨灭他的斗志,反而让他不断挑战自己,即使走过很多弯路,遇到很多困难,他也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他说,艰苦,是幸运的开始。正是因为那些经历,才让他更加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珍惜身边的同学朋友,在他看来,艰苦从来不是人生的敌人,而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为他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大学,是公益的开始

   初入大学,王兴利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面对纷繁缭乱的社团招新,一张支教照片赫然映入他的眼帘。“当时,我就想到小学四年级时,兰州财经大学的学生到我的家乡支教那件事,我那时就想以后也要带给更多人快乐和知识,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现在,梦想即将变为可能,我所要做的就是加入爱心社。”他告诉我们当初加入爱心社的初衷,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而他也自此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年后,王兴利担任爱心社主席一职,多次组织开展了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扶老助残、关爱儿童等公益活动,利用假期多次组队参加社会实践,在义务支教的同时,以爱心社为平台、“爱心宿舍”项目为依托,设立了针对贫困山区小学生的“飞翔”奖助学金项目,使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60多名小学生获得资助。“我来自农村,所以更能体会贫困山村孩子的生活,我希望可以尽己所能帮助他们。”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包含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别人的关心。

   在公益的路上,王兴利也受到过质疑,很多人曾问他“打算做一辈子公益吗?”他困惑过,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娃娃们叫一声哥哥姐姐就会让我很开心,”他说。班主任杨萍老师一直很支持他,鼓励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还主动给爱心社捐东西,支持他的公益事业,有了大家的支持,他越走越远。

   2013年,王兴利加入随手公益,成为通渭站负责人,为甘南临潭申请衣物3000余套,负责随手公益爱心物资在兰州的转运工作;2014年5月,他牵头成立了我校爱de翅膀公益团队,致力于关注儿童成长,与甘肃瑞雅聋儿语言康复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每周组队前往该中心帮助聋哑儿童练习发音、树立自信。“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关爱儿童,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意识。”他这样解释着自己的公益事业。

   暑假,他作为赴通渭县金城小学义务支教实践团队负责人,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为当地小学捐赠了价值3000余元的教学用品和体育用品;10月,他组织了由爱心社、蒲公英公益平台兰州站、生命的翅膀——兰州义工等多家公益组织参加的以“为爱穿针?冬日针爱”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为甘南迭部和定西岷县的山区小学编织围巾1000余条,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日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围巾。

   不经历磨难,不足以成长;不经历坎坷,不足以自强。“我相信风雨不会让强者垂头丧气,我愿意为公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王兴利坚定的告诉记者,“就像汪书记和我说的,工作后也可以继续做公益,坚持自己喜欢的事。”

于王兴利而言,爱心社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是公益的开始,未来,他将坚守梦想,在公益路上,继续前行。

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几乎所有大学生都经历过大一的新鲜、大二的迷茫、大三的不知所措和大四对未知的惶恐,王兴利也不例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考公务员、考研、就业,他也曾犹豫和彷徨过,买了国考的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就业。从2015年10月开始制作简历,然后奔波于校内外的招聘会现场,希望能为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

    尽管大学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社会终究与校园不同。在第一次参加无领导小组面试时,他就被刷掉了,随后的几次面试也都接连碰壁,这不免让他有些沮丧、有些失望,可生性好强的他怎会轻易认输,在宿舍待了一周后,他不断总结不足,思考失败原因,然后重拾简历,继续去找工作。“不想考试,就得多往外跑,光在网上投简历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自到招聘现场,才会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经历至少10次失败后,“霉运”似乎也被他的倔强赶走了,他先后收到新疆移动、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国企的面试通知。“那时候就觉得所有好运气都被用完了,人品爆发的感觉。”王兴利微笑着说,依旧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

   11月27日,王兴利成功签约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当时把简历递过去,招聘人员就说法学专业不要,和行政不对口,正失望时,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走过来看了一眼简历,淡淡说了句‘法学,法学也可以’。”他用平淡的语气告诉我们,“当时心里就想太幸运了,部长再晚来一会又没机会了。”下午,面试时主考官问他“考虑好了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考虑好了。”当场就签了三方协议。而至于他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他说还是要感谢自己的学生工作经历,无论是策划、写作还是党支部工作,都让他比别人多了一份经历,为他积累了经验。

   谈到就业,他说,父母想让他参加公务员或“三支一扶”考试,觉得比较稳定,可他自己不喜欢“铁饭碗”式的工作,“趁着年轻,我想让自己忙一些,多折腾折腾。”他笑着说,语气里透着一种坚定。“刚开始签约工作,父母都不敢和村里人说,直到寒假回家看到三方协议,他们才放心,还鼓励我要踏踏实实,不要摆大学生的架子。”

   2016年4月15日,王兴利正式到公司实习,由于在校期间具有党支部工作经验,他从项目部被调入组织部,负责党建、党费收缴等工作,并为公司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制作了H5移动场景。工作的第一天,他在空间写到“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他一直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无用的东西,无论是网站运营与管理、Logo设计还是Word文档,都让他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工作路上,他无数次碰壁,但每次都重新爬起来,他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开始。“没有人是生来就优秀,不要灰心,总有一份工作会适合你。”他说。在简历制作上,他也一直很用心,“简历必须有一个修改的过程,要不断根据求职意向调整简历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一份简历投到底。”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王兴利已经实现了初入大学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他在大学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自己,进入社会的他,告诉学弟学妹们,你的生活由自己决定,即使不是出身“名校”,但也不要觉得比别人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纷纷扬扬的白雪肆虐于昨夜,冉冉升起的红日耀眼于今朝。走过悠长的岁月,无论曾经遭遇了多少坎坷,今天迎接王兴利的,都将是辉煌,让我们祝福他在未来可以坚守公益梦想,走上人生巅峰!

王兴利毕业寄语:

   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载桃李芬芳。感谢母校四年的培养,祝母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祝愿母校的实力越来越强,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上一条:凝聚集体力量,成就卓越团队——记演讲与口才协会会长阎妍名
下一条:一个offer,一个一路走来的故事——记ERP沙盘协会副主席黄响响
关闭窗口
新浪微博